华东理工大学
煤气化及能源化工 生化工程技术 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 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 化学工程
51位专家 | 33项技术
公司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11计划”;是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是首批六所设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创新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之一。


在2016年发布的三大世界大学排名中,华东理工大学均进入世界前500强,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15;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21;在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24。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5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加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等六个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4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700多项,摘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史上首个技术发明奖特等奖,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800多项。

专家成员
管涌副研究员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管涌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领域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与加工等方面的研究与产品开发

查看详情
刘昌胜教授
组织修复与再生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可注射生物材料
刘昌胜教授

刘昌胜,男,湖北大冶人,1967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昌胜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

查看详情
刘昌俊教授
化学工艺 等离子化学 催化与催化剂制备
刘昌俊教授

江西省赣州市人,1964年7月出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5年本科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1988年硕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作为交换研究生在天津大学学习,师从黄鸿鼎教授。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被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天津市特聘教授;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2004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同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化学工艺学科)。

查看详情
贾绍义教授
化工传质与分离工程 中药现代化 天然产物的提取
贾绍义教授

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天津市化工过程及设备技术研究会会员。

查看详情
沈本贤教授
石油加工系
沈本贤教授

沈本贤,男,1947年出生,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系系主任。历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兼校人事处长、成教学院院长;化工学院院长兼石油加工系系主任。

查看详情
王辅臣教授
煤炭气化
王辅臣教授

1966 年 4 月出生于甘肃岷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 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查看详情
侯锐钢教授
树脂材料的研究
侯锐钢教授

1983年 7月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中间体及染料专业,留校在精细化工系工作。1992年7月起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公司先后任技术部经理、副总工程师等职。2011年4月起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查看详情
林绍梁教授
高分子自组装 生物高分子
林绍梁教授

1995年入学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999年获工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4年华东理工大学硕士毕业,2007年获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受日本文部科学省有关生物高分子和超分子结构科研项目的资助,赴Tokyo Institute of Polytechnics 开展有关生物聚肽自组装性能的合作研究。现任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助理、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查看详情
龚欣教授
气流床煤气化
龚欣教授

1959.9 出身,博士生导师,化工过程开发教科组主任,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学历及工作经历:1982.2. 华东化工学院本科毕业,1986 年华东化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97 年晋升教授。

查看详情
谭文松教授
生物反应器
谭文松教授

现任职务: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生化工程研究所所长,动物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查看详情
刘海峰教授
气流床气化
刘海峰教授

博导, 1971年8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任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1989-1993南昌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读本科,1993-1996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读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1996-1999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读化学工艺博士研究生。1999年华东理工大学任职至今。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起任化学工艺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11篇,ISTP收录2篇。

查看详情
林嘉平教授
高分子自组装 生物质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液晶
林嘉平教授

林嘉平,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1993年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7年先后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基金、奥地利科学基金会Lise-Meitner基金,分别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奥地利林茨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回国后在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至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10-至今),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主任(2008-至今)。

查看详情
凌立成教授
凌立成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化工学院院长。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02年获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入选者“、03年获“全国先进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0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奖。

查看详情
韩一帆教授
洁净新能源 污水治理
韩一帆教授

2009年,在"111"引智计划的资助下,韩一帆教授结束了在新加坡化学与工程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加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1.煤化工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 2.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原位表征技术 3.动态现场原位分子光谱(Operando)表征

查看详情
龙亿涛教授
纳米光谱电化学 纳米通道单分子分析
龙亿涛教授

主要学术成绩:主持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13项;近五年以通讯或第一作者身份在Nat Methods、Nat Protocols、J Am ChemSoc、AngewChemInt Ed、ChemSoc Rev 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篇(IF>5:29篇;IF>9:7篇),他引1112次;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9项,其中已授权3项,参编专著3部(英文1部)

查看详情
刘柏平教授
高分子合成与改性 配位聚合催化机理
刘柏平教授

刘柏平,男,1966年3月出生,祖籍湖南平江。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化工系,1988年7月获学士学位,1988年8月至1991年8月在中石化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环氧树脂厂工作,在化工生产一线倒班一年后任生产车间化工工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91年9月浙江大学化工系硕博连读研究生,1996年12月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12月至1999年5月浙江大学化工系讲师;1999年5月至2005年11月日本国立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

查看详情
辛忠教授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添加剂的设计合成
辛忠教授

1984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84-1989年武汉染料研究所任所长、工程师;1989-1991年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系硕士研究生;1991-1994年华东理工大学专用化学品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994-1997华东理工大学聚合物加工研究室工作任副教授;1997-1999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资源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99至今华东理工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7月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查看详情
漆志文教授
生物能源
漆志文教授

漆志文, 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69年生,湖北黄冈人, 国内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6. 9 – 1999. 7 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999. 9 – 2002.8 德国马普学会复杂技术系统动力学研究所,博士后,2002. 9 – 2005.10 德国马普学会复杂技术系统动力学研究所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执行主编(Prof. Sundmacher)助理 2005.11 – 2008.08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工程系,高级研究助理 2008.09至今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

查看详情
郭旭虹教授
高分子化工 生物医学
郭旭虹教授

1998.3- 2001.1: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Karlsruhe University)高分子研究所,博士1989.9- 1992.7: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生物医学工程;1984.9- 1989.7:清华大学化工系,本科,高分子化工。

查看详情
袁渭康博士生导生
催化新材料催化剂制备
袁渭康博士生导生

袁渭康,1935年7月生于上海。华东化工学院1957年毕业,1962年研究生毕业,同年起在北京化工学院任教,直至1973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至今。历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所长。其间1979-198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1989丹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1990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化学工程联合国 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查看详情
周晓东教授
聚合物材料
周晓东教授

1969年10月 出生于湖南江华,1987年9月考入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周晓东,1990年进入 南京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3年3月 南京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5月获博士学位,1996年6月进入华东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9月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作,任副教授,2001年11月晋升为教授,2003年12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查看详情
周兴贵教授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周兴贵教授

1983-1987 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工专业本科;1987-1990 江西赣州803厂技术员;1990-1993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所硕士研究生;1993-1996 华东理工大学联合所博士研究生;1996- 华东理工大学联合所

查看详情
许振良教授
废水治理工程 分离科学与工程 膜科学与工程
许振良教授

1962 年11 月出生,江苏江阴人。1983.7 获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88.7获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提前攻博);1988.7-1996.11: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工作讲师和副教授;1996.11-1998.11: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工作研究员;1998 年11 月被聘为教授;2001 年3 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7 月-现在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

查看详情
程振民教授
分子工程 化学工程
程振民教授

1967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山东。1993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副教授,1999年起任教授、硕导,2002年起任博导。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2003间留学法国和澳大利亚,2004年起先后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管道技术与设备》、Int. J. Eng. Sys.杂志编委。

查看详情
张新胜教授
环境工程 有机电化学反应工程
张新胜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1984年湖南大学有机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1989年毕业后在河南省洛阳化工四厂工作。1989~1992年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获硕士学位。1993~1996年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起在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工作,负责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化学研究室的研究工作。2011.2~2012.1 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化学研究中心Allen J.Bard教授研究室做访问研究,开展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气的研究。

查看详情
彭昌军教授
化工热力学
彭昌军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964年2月生,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化系;1990年硕士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2001年12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1990年至2002年10月在武汉化工学院任讲师、副教授。其间兼任武汉市青联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青联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武汉化工学院首批“学术带头人”。2002年11月调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制药学院工作。

查看详情
于建国教授
能源提取
于建国教授

1982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后获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现担任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专家,教育部科技委资源环境及地球学部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查看详情
刘洪来教授
分子传递 分子热力学
刘洪来教授

刘洪来,男,1960年10月生,浙江省富阳人。1982年7月浙江大学化工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2月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2年6月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5年3月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工作;1995年8月被聘为教授;现为《化学学报》、《Chinese J. Chem.》和《过程工程学报》编委。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获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

查看详情
戴干策教授
复合材料
戴干策教授

​1957-1959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学习。1979-1981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工系流变学中心学习、科研。博士生导师,教授。1981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工作,曾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专著四部,论文130余篇,获国家、国家教委、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奖六项、教学成果奖二项,专利一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万吨/年聚酯成套技术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查看详情
应卫龙教授
合成催化剂
应卫龙教授

应卫勇,教授,博导,1957年1月5日出生于浙江金华。1978年2月入华东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1982)、工学硕士(1984)、工学博士(1990)学位。1986—1991年,讲师;1991—1994年,副教授;1994—,教授。1995年9月—1996年9月、1997年3月—1998年4月,1999年8月—11月,日本东京农工大学高访、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客座教授。2004年8月—2005年1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高级访问研究学者1999年—2004年,化学工艺研究所 所长

查看详情
田恒水教授
化工进展
田恒水教授

田恒水 教授 博士生导师,1958年生,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全国化工实用高新技术协作网副理事长、全国化肥-甲醇技术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精细化工市场》编委会副主任、《化工进展》、《精细化工中间体》、《氮肥与甲醇》编委、全国氮肥厂节能扩产技改专家组专家、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重点技术专家、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员。

查看详情
米普科教授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高性能纳米吸附材料 高性能合成树脂
米普科教授

从事中国石化及中国石油、浙江省及上海市、中外合作及基金项目等科技项目二十余项,6项实现工业化生产,获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获第1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1项;申请世界专利、美国专利及中国发明专利17项,公开授权发明专利8项;2001年获浙江省、杭州市新世纪优秀中轻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1999-2000年度杭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995-1996年度兰州石化“八五功臣”。1996年获兰州石化“优秀党员”1989、1990、1995、1996、1997年度兰州石化研究院“双文明标兵”。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科技论文二十余篇

查看详情
刘润辉教授
生物材料研究 多功能高分子材料 抗菌生物材料
刘润辉教授

1997-2001 中国 华东理工大学 学士 2001-2004 中国 华东理工大学 硕士 2004-2009 美国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 博士 2009-2010 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博士后 2010-2014 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博士后 2014/12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查看详情
李永生教授
能源生产用催化材料 新型结构纳米的制备 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
李永生教授

1990.9-1994.6 郑州工学院 学士;1996.9-2001.6 大连理工大学 博士;2001.7-2003.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博士后;2003.3-2004.12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里昂催化研究所 博士后

查看详情
李星玮教授
电催化剂的设计 无机物杂化材料
李星玮教授

李星玮,女,材料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纳米尺寸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该研究方向涉及高分子科学、界面科学、应用电化学及纳米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近几年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20篇,授权或公开专利5项。

查看详情
李春忠教授
新型结构纳米的制备 纳米材料及材料化学
李春忠教授

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无机化工专业,1997年3月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11月晋升教授,2001年3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10月校特聘教授。2002年1-2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2006年7月-2009年7月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现任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查看详情
江浩教授
新能源材料制备及应用
江浩教授

1980年12月出生安徽桐城,2009年6月获得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9月-2011年8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Temasek Laboratories, Research Scientist, 2011年9月回到华东理工大学任副研究员,2013年9月晋升教授。2012年7-9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2012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2年受聘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012年入选首届华东理工大学青年英才,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2015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查看详情
朗美东教授
药物剂型 药物晶型 功能高分子材料
朗美东教授

198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1993年获吉林大学理学硕士;1996年获吉林大学理学博士;1996年8月至1998年6月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1998年6月至2000年7月为美国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博士后研究员 (Postdoc Research Fellow);2000年7月至2002年5月为美国密执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研究员 (Research Fellow);2002年7月复旦大学副教授;2003年7月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获美国杜邦全球科学和工程奖(DuPont Science & Engineering Grant),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

查看详情
吴唯教授
聚合物改性技术 超分子聚合物 聚合物性能 功能高分子材料
吴唯教授

吴唯,男,1958年生,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学位。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中德工学院院长,兼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1983年7月,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复合材料专业本科毕业,留校任教。2000年2月,华东理工大学与德国埃尔兰根 - 纽伦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和2005年先后作为德国DAAD学者,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Berlin)和德国国家材料科学研究院(BAM)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以客座教授身份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合作研究。曾先后担任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先进材料研究所所长。2000年获直属院校“优秀骨干教师”;1991年和2004年两次荣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查看详情
黄发荣教授
材料复合工艺技术 材料工程化制备 特种聚合物 复合物合成
黄发荣教授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会委员;上海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美国材料和加工工程进展学会(SAMPE)会员;美国化学学会(ACS)会员;上海化学化工学会会员。任杂志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tings Science》、《玻璃钢/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

查看详情
胡一晨教授
新型玻璃与陶瓷材料 光电子材料 材料结构与性能 无机涂层
胡一晨教授

胡一晨,女,1957 年 1 月出生。1978~1982 年就读华东理工大学无机材料系; 1982 年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0 年开始先后担任无机材料系教科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 曾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查看详情
顾金楼教授
多孔纳米结构材料 生物分子分离与检测 智能药物控释
顾金楼教授

1998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 年 4 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5年5月到2008年8月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英国基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12月起,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查看详情
陈国荣教授
发光玻璃 红外非氧化物玻璃 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陈国荣教授

历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 、EI摘录40余篇次,论著1部(第二作者),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第二发明人,申请3项(第一发明人2项,第5发明人1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2000年以来参加各类国际会议10余次,其中做口头报告5次,任分会主席2次,承担与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等科研机构或公司的国际合作项目多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和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各1项,科技部中捷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2项,中法先进研究计划(PRA)项目1项,均为项目负责人。

查看详情
姚兴军副教授
材料成型工艺 工装开发技术
姚兴军副教授

材料与装备工程系主任、材料成型研究室主任、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获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学士学位;后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先后获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学位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1991开始在华东理工大学从 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材料成型工艺,工装开发技术(模具\检具\夹具),先进封装工艺,机械CAD/CAE/CAM技术,精密测量技术,数控加工及其仿真技术等。重视产学研结合,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查看详情
王和慧副教授
压力容器SAD设计 机械强度 有限元分析 安全评估与改造
王和慧副教授

王和慧,课堂教学艺术探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第十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成果校际交流会论文集,A15,P54-58,教育部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

查看详情
张杰教授
分子结构与性能表征 功能性及复合材料 反应性加工技术 分子结构设计
张杰教授

张杰,男,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1月出生于山西太原,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现任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兼)

查看详情
齐会民教授
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前驱体 高性能树脂
齐会民教授

981.9-1985.7 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毕业,获工学学士。1985.9-1988.1 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纺织化学系染整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1988.2-1999.7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工作,从事纺织品、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等离子体对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高级工程师。1999.8-现在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高性能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研究。

查看详情
胡爱国教授
分子生物学 化学工程
胡爱国教授

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上海市特种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2008年至今;《功能高分子学报》,英文编辑,2008年至今;美国化学会,会员,2003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知联会,副会长,2011年至今。

查看详情
黄建国副研究员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黄建国副研究员

983-1990年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曾就职国立华侨大学,曾任美胜建材有限公司厂长、副总经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色料课题组(中试项目平台)组长等职。主持并参加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期间,负责建立了国际先进的高性能色料研发中试平台。2

查看详情
李亮副教授
电催化材料 传感器材料
李亮副教授

2004.6年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毕业,2004.9-2006.12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1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催化材料、传感器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等研究。近年来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Chem. Mater. ; Chem. Commun.;Adv. Synth. & Catal. 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有关论文二十多篇。申请专利三项。其中 IF>3的14篇,他引300余次。

查看详情
郭卫红教授
聚合物材料 功能化合成树脂
郭卫红教授

郭卫红,女,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合金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聚合物合成及加工工作,特别致力于塑料的低温固相成型、反应挤出及注塑成型以及阻燃材料、涂料等领域。熟悉聚合物的表征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查看详情
所属技术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低成本双酶法一步合成L-叔亮氨酸

L-叔亮氨酸是一种非天然手性氨基酸,由于叔丁基的空间位阻大,叔亮...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低成本双酶法一步合成L-叔亮氨酸

L-叔亮氨酸是一种非天然手性氨基酸,由于叔丁基的空间位阻大,叔亮...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腈水解酶生物催化法高效制备手性扁桃酸

​R-扁桃酸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药物的合成。

环保和资源·常规技术
VOCs废气塔内吸收塔外催化氧化净化技术

多项技术结合使用,投资适中、费用合理、效果好、运行管理简单,确保...

新型材料·常规技术
高性能无卤阻燃板的研究

安全、环保的阻燃材料,能够有效的节能降耗,达到了上海市“十二五”...

新型材料·常规技术
一种浅色抗静电剂

项目具有独特的合成工艺和独特的粘接剂配方,都为市场仿冒设置了壁垒...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静息细胞转化法生产二羟基丙酮

二羟基丙酮或1,3-二羟基丙酮(1,3-dihydroxyace...

环保和资源·常规技术
A/O污水处理工艺中提高氨氮处理效率的技术

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脱氮率高,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易于...

环保和资源·常规技术
印染废水中水回用零排放处理工艺

印染废水中水回用零排放处理工艺 该工艺中采用了“先进的高级氧化+...

新型材料·常规技术
锂离子电池内包装材料的研制

具有极佳的粘结性能、阻隔性能及耐溶剂性和耐腐蚀性。目前我们的技术...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药物材料连续纳微化处理技术

纳微结构赋予材料新的功能和功效;通过研究微系统的传质和成核速率与...

新型材料·常规技术
高性能木塑复合材料

木塑材料在某些场合代替木材和塑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潜在的市场规...

新型材料·常规技术
聚合物基PTC功能复合材料及自控温电热带的应用开发

采用本项目技术所生产的自控温电热带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超...

新型材料·常规技术
高性能水性光油用丙烯酸酯乳液

对环境友好的水性上光油乳液、低VOC值的水性涂料已成为涂料中的一...

电子信息·常规技术
环隙式离心萃取分离机

环隙式离心萃取器,结构简单,已完成大量工程应用

环保和资源·常规技术
回收余热的高效换热设备产业化技术

成功回收利用工艺系统排放出的废汽、废水、废渣及其他介质余热,变废

新型材料·常规技术
用于骨修复的可注射生物材料

人体硬组织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个全球性关注的课题,本方案研制...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医用介孔干凝胶止血剂

止血剂作为一种高新产品,它具有立刻止血、广谱杀菌,加速创面愈合等...

新能源·常规技术
粉煤空气气化制备燃气技术

本技术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分布式工业燃气制备的技术升级和建筑、建材...

化学化工·常规技术
农作物秸秆酶法制糖技术

利用资源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原料进行深加工生产能源产品和化学品,是未...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丙肝新药特拉匹韦合成新工艺开发

现有特拉匹韦的合成路线存在合成路线过长,成本高,产量少等特点,为...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高性能的农业级γ-聚谷氨酸(γ-PGA)研发与应用

γ-聚谷氨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良的保水性...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多功能性的年产1000吨水果酵素项目

水果酵素含有人体需要的酵素及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提高人体机能,提...

环保和资源·常规技术
高浓度重金属废水预处理及节能储电技术

利用“电容混合”在高浓度重金属废水预处理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电能,从...

新型材料·常规技术
采用磷杂化新工艺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技术及其应用

本技术选用废弃的虾壳作为生物质碳源,利用溶液辅助-低温碳化法制备...

环保和资源·常规技术
氧化耦合法去除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出水中残留有机物

本技术提供的去除生物反应系统出水中残留有机物的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

新型材料·常规技术
采用一步原位合成工艺制备有机无机复合防腐颜料

本技术采用的制备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合成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产物分...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雪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雪茶提取物制备工艺简单,得到的雪茶提取物具有优异的保湿性能和抗衰...

化学化工·常规技术
管壳外冷-绝热复合式甲醇合成反应器的应用

甲醇合成反应器是甲醇生产的关键设备。华东理工大学30年来一直致力...

化学化工·常规技术
绿色高经济性的煤基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

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环保和资源·常规技术
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工业示范研究

用空气氧化法生产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降低废水污染、提高产...

化学化工·常规技术
均相纳米催化氧化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技术

本技术先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入成本低,能适应大多化工医药废...

医药与医疗·常规技术
硫酸软骨素酶ABC产业化

硫酸软骨素ABC酶可降解硫酸软骨素A、硫酸软骨素B(硫酸皮肤素)...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山路3号奥特迅电力大厦二楼
客服热线:0755-86210909
创新牛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7164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