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
2018-05-171223

  粤港澳三地,虽存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差异,却同处珠三角地区,地理毗邻相接,文化相通,经济相连。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为三地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更多条件。

  香港、澳门的国际金融和航运事业发达,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市民文化素质较高,市场经济发达,公共管理水平较高,但存在土地面积狭小,住房、工业原材料等资源极度紧张,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广东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制造业发展规模与发展潜力巨大,但国际化程度、技术创新水平与社会管理水平、整体教育水平还有待提升。广州、深圳作为广东的两个龙头城市,深圳的科技创新全国领先,广州的人才、商贸、工业优势得天独厚。因此,三地可以求同存异,各展所长,各取所需,牢牢抓住语言相通、文化相通、区域相近等发展机遇,推动人才交流,在科技创新、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走融合发展之路。

  知识产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何种重要作用?首先,创新成果的转化需要知识产权的区域间流通与运用来完成,知识产权可以成为沟通三地的媒介。其次,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三地在知识产权保护层面开展的合作有利于更加高效地保护创新成果,为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扫清障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制度,加入了世界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是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维护者、参与者、建设者。实践证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这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宝贵经验之一。用知识产权来提升城市竞争力,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正在实施的经济升级战略。让大企业、中小企业都能够借助知识产权和资本的力量飞翔,这应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和保证。

  创新和知识产权经济不是独立的体系,一个经济体系的强大竞争力来自于多个社会大系统的跨界融合,科技、媒体和创意,以及杰出的文化产品能够促进一个地区的文化繁荣,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繁荣。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是一个创新氛围浓厚的区域之一。在知识产权领域,港澳具有先进的创新文化基础,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特别是香港一直是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文化和金融高地之一,其金融、影视产业和其他的文化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深圳、广州具备优质的高科技制造业基础,知识产权储备相对丰厚。如果相互联手,共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湾区,共同打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构建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体系,让知识产权真正为创新保驾护航,就能够吸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创新人才落户大湾区,构建大湾区顶级人才池,最终就会产生创新聚变,带来巨大的创新红利。

  知识产权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未来的源动力。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已超越旧金山湾区;人口优势突出,数量高居世界湾区第一,其中香港的文化创新、金融创新遥遥领先,深圳的科技创新领跑全国,广州的创新潜力巨大。如今,三地已经开展了相关知识产权层面的合作,由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深圳市政府、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广东省战略知识产权研究院、中国商协会创新研究院、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湾科创服务有限公司等机构和企业,联合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共同保护三地的创新成果;启用位于深圳万通大厦的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这也是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华南地区设立的唯一版权登记大厅;三地更开展多次知识产权交流活动。这些工作让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的推动下,携手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三地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用知识产权这把“金梭子”穿针引线,编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亮丽图景。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山路3号奥特迅电力大厦二楼
客服热线:0755-86210909
创新牛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7164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