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
船舶制造 三束材料改性 先机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 精细化工 化工装备
6位专家 | 2项技术
公司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11计划”和“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大学,“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主要成员,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的工程学和化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优势学科资源丰富、研究实力雄厚。建有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


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4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90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8项、其中金奖1项。目前有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进入全球前1‰;12个学科领域进入QS世界学科排名前500名,上榜学科数位列国内高校第17位。

专家成员
梁长海教授
催化反应工程 先进功能材料 催化反应化学
梁长海教授

梁长海实验室主要研究:贵金属催化材料的控制合成及性能,类贵金属催化材料合成、表征和性能;高比表面材料的选控制备及在催化中应用;加氢精制反应相互作用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煤焦油/页岩油/生物质油/乙烯焦油催化转化;精细化学品催化选择加氢和选择氧化;有机废弃物(废塑料和橡胶)资源化催化转化生产清洁燃料;生物质基有机酸和酯以及多元醇的催化转化。

查看详情
都建教授
过程系统柔性分析与设 水网络集成 质量集成 能量集成
都建教授

都建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主要从事化工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包括能量集成、质量集成、水网络集成、过程系统柔性分析与设计等。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加了“九五”国家高科技 攻关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以及近20项工厂节能、节水项目的改造工作,例如,吉化乙醇装置节能技术改造、吉化乙烯装置扩产节能技术改造、抚顺 乙烯装置扩产节能、节水技术改造以及水夹点技术在大庆石化公司的应用、锦州石化异丙醇装置能量优化研究等等,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获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

查看详情
刘贵昌教授
防污防垢技术 电化学保护技术 表面改性技术 电催化材料 腐蚀与防护技术
刘贵昌教授

刘贵昌代表成果有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防腐高效低温烟气冷凝余热深度利用技术,2014。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防腐高效烟气冷凝热能回收装置与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及产业化,2012。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专利金奖,一种利用烟气冷凝热能的复合型防腐换热装置, 2012。 中国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优秀奖,一种利用烟气冷凝热能的复合型防腐换热装置, 2013。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硕士:张开悦),2014。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硕士:孙文),2013。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硕士:宗秋凤),2015。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硕士:张开悦),2014。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硕士:孙文),2013。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硕士:王立达),2005。

查看详情
宋克东副教授
数值模拟与优化 动态培养体系构建 神经组织工程 体外模拟骨髓微环境 生物材料制备
宋克东副教授

宋克东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实验室主要研究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与组织构建;新型生物反应器技术及其应用;干细胞扩增与分化控制;动态培养体系构建、数值模拟与优化;中药活性组分对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

查看详情
刘天庆教授
表面粘附与脱附 细胞在生物材料 新型生物反应器
刘天庆教授

2000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0年辽宁省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98-2003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98年获大连理工大学教学优良奖;1995年获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994年获学校青年教师基础研究突出奖;1993年获学校教学科研综合奖;1985-1988年所参加的“低品位热能利用”研究项目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辽宁省工程热物理学会优秀论文奖两次

查看详情
李杨教授
树脂材料的研究 聚合物分子设计 活性(阴离子)聚合
李杨教授

李杨实验室主要研究:1 活性(阴离子)聚合理论;2 高性能功能化弹性体集成材料;3 高性能功能化合成树脂新材料;4 聚合物分子设计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5 先进聚合反应工艺及工程;合成树脂及塑料》杂志编委会付主任委员;《弹性体》杂志编委会付主任委员;《石化技术》杂志编委会付主任委员;《合成橡胶工业》杂志编委;《石化技术与应用》杂志编委

查看详情
所属技术
交通运输·常规技术
采用“库码头”技术建设集装箱超级集成中转港

采用“库码头”技术在全球建设集装箱超级集成中转港,实现“点对点全...

环保和资源·常规技术
污水水源热泵区域供热供冷技术

可解决城市污水提取和其中污杂物去除问题,利用水源热泵技术提取其中...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山路3号奥特迅电力大厦二楼
客服热线:0755-86210909
创新牛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7164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