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音乐版权保护力度,市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此背景下,如何完善音乐正版化管理,成为行业关注的问题。近日,“2018小鹿角·中国音乐财经博览会”在京举行,期间举办的版权监测高峰论坛上,行业代表一致认为,虽然我国音乐市场的内容方、平台方以及音乐用户都已逐渐建立起正版化使用意识,但在进行版权管理的各类场景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音乐载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效的版权确权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版权费用结算也需要模式上的创新。
费用结算待创新
近几年,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兴互联网内容传播形式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市场,其大量使用音乐作品引发的版权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音乐作品版权方在授权时即收取版权费用的传统模式,显然不能适应这些新兴的音乐使用场景。
对于谁应为视频中使用的音乐付费问题,与会专家认为,视频制作者是音乐作品的直接使用人,视频平台靠视频吸引用户流量而获益,两者均应当为音乐版权付费。豆瓣和V.Fine致力于打造一个音乐版权一体化管理平台,长期积累的音乐版权多偏向于BGM(背景音乐)类音乐。豆瓣音乐产品合伙人兼音乐版权管理平台V.Fine执行副总裁张宇宸表示,豆瓣和V.Fine当前采取新的授权模式,即根据音乐的使用场景、授权地域和授权年限等信息生成一个标准化授权包,再将其售卖给客户。他同时也表示,这种授权模式仍有不足之处,因为在刚刚兴起的网络直播、短视频等领域,作者在制作一个视频时并不能准确估量它的播放价值,因为其上传至平台后能否引爆流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果在视频制作早期就让使用者为之付费,难以制定定价标准。
麦爱文化是国内较早大体量引入垂直电子音乐的版权曲库公司,如今与很多短视频平台展开合作。除了向平台售卖成品电子音乐外,麦爱文化还会依据平台方要求,将音乐重新制作成适宜用户使用的版本。但在麦爱文化创始人兼CEO宋洋看来,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麦爱文化和平台方并不能有效把握视频制作者的音乐取向,从而导致麦爱文化难以决断是否投入高成本重制音乐。
面对不断迭代的互联网音乐使用场景,合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音乐线上事业部总监张悦认为,如何促进音乐在更大范围、更多媒介中传播,市场应当探索建立起一种更为合理的授权结算模式。这种结算模式需要既能遵守使用正版音乐的原则,又能保证音乐人正常变现。对此,张宇宸希望能够建立起一种“正版音乐事后付费”的授权结算模式;宋洋则认为,应保证用户能够迅速获得正版音乐,当视频投放平台并达到一定价值或体量后,再根据流量收益、广告投入等商业场景来结算版权费用。
高效确权需合力
进行版权费用结算,需先进行确权。在国内音乐市场规范化进程中,版权确权作为版权保护的核心环节,仍然存在版权代理混乱、侵权成本低等问题。版权确权,需要更多技术支持。张宇宸介绍,V.Fine通过使用一种音频指纹匹配和检索技术,能够对流媒体平台上的音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帮助平台有效提高版权确权效率。除此之外,V.Fine还将推出一个新产品,能将平台长期积累的音乐确权信息通过可查询站点以及应用程序提供给大众使用。
目前,豆瓣和V.Fine也在尝试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音乐版权确权领域的应用。但是,张宇宸认为,区块链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确权领域的所有问题。例如,在帮助音乐版权方监控流媒体平台时,可能会发现流媒体上有很多未经版权方授权的音乐。但是,该音乐的专辑信息可能与版权方提供的信息不同,因为许多版权方只是版权代理方,并非最终授权主体,而流媒体平台上的音乐可能为另一家版权代理方授权。因此,音乐版权确权痛点还需要更多技术手段来合力解决。
确权周期长、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也是当前音乐版权保护面临的难题。宋洋认为,音乐确权的目的是在遭到侵权时版权方能够有据可循、合理索赔。然而,国内音乐市场侵权成本较低,如果版权方无法有效确权,侵权方不会自觉停止侵权行为,提起诉讼也不足以对其形成震慑。此外,还存在许多独立音乐人没有足够经济能力提起诉讼的情况。
一些音乐人版权管理意识不足也是版权确权面临的问题。张宇宸介绍,在一些音乐版权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音乐人创作出作品后,会及时在相应国家的音乐著作权协会注册,或者交给线上版权代理方进行统一管理,代理方负责音乐发行、各方收益数据整理以及收益分析等工作,帮助音乐人产生持续收益。然而,在国内,很多音乐人采用“一锤子买卖”的形式。张宇宸希望音乐人能将音乐作品交给版权一体化管理商代理,由这些机构对其音乐作品进行持续使用监控,并提供包括授权、确权、维权在内的一系列版权服务,帮助音乐人更好地实现变现,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音乐版权市场良性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