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挖掘与布局是企业提升实战能力的最佳途径,对企业提高专利的质和量、打造高价值专利组合有着不可小觑的战略意义。实际操作中,“专利挖掘”与“专利布局”息息相关,但专利挖掘的重点主要是落在最终所产生的数量上,而专利布局更多的是落在专利质量上,为了让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做到“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利好局面,二者可谓是密不可分。故此,如何提高企业专利实力,实现“1+1>2”的专利组合效果,就落在企业IPR身上。
一、专利挖掘在挖什么?
很多人会认为,专利挖掘就是尽可能得挖掘专利,然后把它们统统申请起来保护,那就达到布局的目的。同时,也有人认为专利数量可以用来分析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创新情况,评估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跟踪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但实际上,专利挖掘真的是这样子的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专利的基础是什么?相信这个答案大家应该就没有太多争议,专利的基础就是创新,专利制度也是为了保护和推动创新而立的。
那么,是什么推动我们进行创新呢?是人类的需求,抑或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推出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如果这个方案是我们独创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那么这个方案整体价值就非常高了;如果这个方案能够给工业产生带来积极效果,那么它就具备了实用性。总之,专利挖掘,挖的就是:需求、功能和问题。
二、如何进行专利挖掘
惰性是人与身俱来的一个行为习惯,人们常常建立起自己的一个舒适区,一旦人的行为超过这个区域,我们就会感觉焦虑、烦恼。这正如我们的定性思维,一旦我们拥有了足够经验去解决问题,我们常常会用它去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专利挖掘亦是如此,这种思维、行为是不可取的。
上面我们介绍了,专利挖掘挖的是:需求、功能和问题。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需求和功能层面上的专利挖掘较为困难,因此建议企业IPR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这一方面上,同时这也是市场的需求,只有跟着市场走,我们的创新才有意义。故此,笔者认为挖掘产品或服务全新需求的办法就是,让它“跳”出我们的定性思维,或是回归到市场中去,即让没有相关行业经验的人来发现我们的问题。比如,最初的电冰箱只有冷冻功能,后来才有了保鲜功能。冰箱之所以出现双层结构是因为一个很少下厨的小伙子提出并设计的,当时,他发现在多次取用蔬菜/蛋类而多次弯腰,针对此问题,他设计了保鲜功能在上而冷藏功能在下的冰箱,这也就是现代冰箱的雏形。
故此,作为企业IPR,我们要积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任何方案都不完美,都有可改进的空间!
三、如何进行专利布局
通常来讲,有前瞻眼光、战略格局的企业对专利申请一般都会采取专利组合的方式,因为零散的专利申请往往会给后来者的绕道设计留下空间,进而威迫到自己的专利地位、价值。所以,专利布局讲究的就是将每一个专利散点相互结合、形成联系,最终打造出一定的专利脉络和体系,即由点及面;等待企业技术愈加成熟,这些专利脉络就形成了多个交融的体系,这时候就构成了企业的专利保护体系了。
那么,按照上面来看,企业是不是只要紧跟技术的发展,做好相关专利申请工作即可,最终也会形成专属于企业的专利体系呢?笔者认为我们还是要进行专业干预:
1,地域布局。我们都知道,专利是有地域性的,在中国申请专利保护的技术,在外国是无法受到当地专利法保护的。对此,笔者建议企业核心专利至少要在目标市场和潜在市场进行专利提前申请、布局,以避免专利权的丧失;
2,类型布局。在我国专利的类型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比如,针对企业某一产品,我们可以对它作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保护,同时申请一个外观设计专利作为辅佐,即使以后有人将你任一一个专利无效掉,那么你还有另外一个专利支撑着企业继续创新发展;
3,技术布局。最基本的是针对需求/功能进行布局。比如,针对一个需求,进行因果分析,对所有解决或改良方案申请专利,同时考虑各种方案的变形,也将之申请专利,这就是针对问题进行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投入成本较高,需要判断该专利能够持续给企业带来盈利,要综合考虑谨慎选择。
总之,专利挖掘与专利布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希望企业能够对此引起重视,以专利挖掘和布局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谋取更长远的发展!